构建课内课外一体化实践体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
日期:2019-04-12  作者:[db:发布人]   来源:[db:来源]  浏览量:1653

多年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把抓好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作为学风建设的“突破口”,不断完善制度与管理体系,有效调动专业教师、素质教师、学生三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专业育人”的整体合力。

1.内容与做法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面向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课内课外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在课内实践体系方面,通过专业基础平台课的打通实现专业基础知识的整合,通过跨学科、跨专业特色选修课的开设实现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在课外实践体系方面,通过跨学科交融的工程实践活动、科技竞赛、创新创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探索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模式,组建跨学科实践团队、跨学科项目平台,推进跨学科合作学习。课内实践体系和课外实践体系相结合,实现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培养。同时在学生管理方面,全面实施“双导师制”(专业教师和素质教师),强化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和激励,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紧密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有计划、有针对性组织开始各种形式的培训与讲座、专业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含SOVO项目)、发明专利、学术论文等,有效地促进了学风建设,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不断地提升。

2.取得效果

多年来,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始终坚持把抓好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作为学风建设的“突破口”,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六十余项,省级三等奖以上学科竞赛800余人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了40%。近三年获得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2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3项。每年有30%左右的学生进入相应的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或就业。近三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均在93%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5%以上。毕业生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强”深受用人单位、媒体和社会好评。

“教育之道,育人为本”。对于以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旨的民办高校,积极探索学生课内、课外一体化实践体系,强化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础保证。特别是在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形势下,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实践活动体系,是有效地调动学生在课前、课下(即线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学习态度的根本性的转变,并转化为自觉学习的实际行动的一个有效手段和抓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 申华 刘家贵 骆磊)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