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上午,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于A2-330会议室组织召开各系2020年重点工作总结大会。会议由院长申华教授主持,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婉、各系主任、副主任以及全体素质教师参加会议。
会上,各系主任、副主任和素质教师分别代表各系汇报了所负责的2020年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等重点工作计划、绩效完成情况,分享了本系创新工作的经验,客观分析了上一年度工作中的不足和对新学年工作的规划与展望。
01 电子信息工程系副院长、系主任刘龙,系副主任韩雪、鞠尔男,素质教师代表骆磊做了所负责工作的汇报。在专业建设方面:按照国家工程认证要求,梳理、改进全部教学活动,提交工程认证申请;在获批省一流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要求,进行专业建设,并再次提交申请;整理专业建设近5年成果,参与辽宁省电子大类专业排名;与阿尔派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合作,获批省级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项目;注重提升科研能力,健全科研体系,整理现有科研能力及成果,提交电子信息工程硕士点申请。在2020年全校专业绩效考核中在11个工科专业中排名第一。在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成果方面:《基于OBE理念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教改论文2篇,其中中文核心1篇,C级论文1篇;出版教材三部;《基于OBE的学生学习过程考核与能力达成定量评价方法研究》等2项省级教改项目通过验收。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2项;《面向企业需求的“专创融合”实践类课程教学 改革与探索》获校级教改立项。
在科研方面获得辽宁省教育厅项目1项;新签订横向项目6项,总金额达47.5万元;发表科研论文15篇,其中SCI 2篇,EI 已收录2篇;已获批发明型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成功申请软件著作权6项。
在学生工作方面,全系学生工作绩效考核成绩在全校排名第5,工科类专业排名第1。在学生工作创新方面,由原来的“4+1”导师制升级为“421”导师制。“4”指4年的在校时间;“2”指专业教育和专业思政(爱党爱国教育)相结合;“1”指学生4年由1位导师全程全方位负责制度,实施一年来,在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获奖和思想引领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1年电子信息工程系将按照工程认证的循环体系,结合地方发展政策,不断完善本专业建设体系。按照国家金课标准,利用学校教学平台,完善线上、线下教学环节,不断提升核心课程教学方式及措施,力争更多课程申报校级、省级、国家级金课。加强高质量实践体系平台建设,扩大学生参与比例,持续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实践成果向知识产权的转化,提升专利、软件著作权、工程原型产品、学术论文等数量,试着将成果推向市场。按照工程认证及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标准,提升整体师资的学历、职称及发展方向。
02 集成电路与系统系副院长、系主任张永锋,系副主任丛国涛,素质教师代表杜林彬做了所负责工作的汇报。2020年,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高级数字系统设计》获批省级线下金课,《数字集成电路Self-Check验证环境设计》获批虚拟仿真金课。获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两门课程实施评估结果未获优秀的主要原因是,实施过程教学互动,效果反馈,动态调整的相关支撑材料不足。2020届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结果为优秀。但是仍存在不足之处,在下一轮的毕设环节要加强学术诚信方面的教育及检查并加强对指导老师的培训。从2015年至2020年,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获省级三等奖以上奖励人次逐年提高,2020年达到128人次,在专业人数扩招的前提下,占全专业学生总数的比例达到29.9%,获奖率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年度绩效指标要求。2020年度,集成专业获批18项大创项目,其中校级9项,省级3项,国家级4项,今年结项19项(包括去年3项),超额完成绩效指标要求。学生参与实践训练规模为35.3%,与绩效指标要求的40%,仍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参与实践训练的学生有部分比例的重复。计划2021年报名阶段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报名工作。
完成新采购的华大九天集成电路设计EDA工具的培训,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2020年获批省级纵向项目1项,与企业合作横向项目1项,横纵向科研进款13万元。参与申报并获批大连市集成电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进款50万元。教师发表A+论文2篇,B级论文3篇。完成校级科研讲座1次。上述均达到年度绩效考核指标要求。3人次参加北部赛区电工电子实验设计案例竞赛,1人获得二等奖(邹雪),1人获得三等奖(范洪亮)。1人参加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范洪亮)。邹雪老师参加教育部“集成电路开发与测试”1+X证书培训,并获中级讲师资格。
在学生工作方面,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
(1)在人才培养目标中体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
(2)发布本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指导课程思政建设;
(3)设计课程思政建设计划,稳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4)在教育培养过程中构建“正向引导式”素质教育体系;
(5)实施《苗圃计划》,推动专业教师思政育人功能发挥;
(6)调整结构、梳理功能,发挥专业社团思政育人功能。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在2020年全校专业绩效考核中在11个工科专业中排名第三,在教学、科研方面成绩提升较为明显,在学工和招生就业方面亮点较为突出,但成绩并不稳固,未来专业建设上要争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一流课程项目,争取再上台阶。
03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副院长、系主任宋文斌,系副主任宗杨、杨德超,素质教师代表陈丽媛做了所负责工作的汇报。确定了专业社团和兴趣小组学生主导建设,教师参与指导的模式,2020年完成专业社团/兴趣小组换届、纳新工作,积极组织活动。微电子社团获评校级十佳社团。大创项目采取学生申报,教师指导,数量与质量并重模式,完成大创项目结项15项,含1项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2021年计划建设大创项目新的突破点,创业带动就业,发挥自主创业学生的作用,带动在校生的实习和就业。学科竞赛采取依托专业特点,扬长避短,不断开发新竞赛模式,2020年科技竞赛省三以上获奖21人。产学合作企业实习人数6人,就业人数12人。横向科研项目1项(进款5万元),纵向科研项目1项(进款5万元)。教师发表A+级论文1篇,B级论文1篇。院系级科技讲座3场。在学生工作方面,设立微电子新闻播报站,丰富新生专业认知,提高新生专业认同,激发新生专业就业意识。该项目配合大一专业导引课,每周三利用大一晚自习20分钟,由学生自己搜集、加工材料,面向本专业同学进行微电子行业新闻播报。本学期已累计播报12期。2020届微电子系毕业生就业率94.2%。其中5人考取本专业研究生,55人在微电子行业专业就业,占比84.6%。与此同时,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要求,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有效地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04 通信工程系副院长、系主任肖军,系副主任苑传林、李慧,素质教师代表李多做了所负责工作的汇报。2020年通信工程系荣获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抓住数学基础这一关键问题,做好课程组资源分配,一体化建设,落实绩效计划,持续周汇报与跟踪。
获批4项国家级,8项省级,17项校级大创项目,学生参与度超过50%;学科竞赛中省级以上获奖56人次,占在校学生18%左右;蓝桥杯和大唐杯都取得了显著进步,2020年大唐杯移动通信技术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为了仍将持续努力提升获奖数量与质量,巩固现有竞赛并开拓新的赛事,进一步优化社团结果与制度。计划将大创选题、实训课题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提升工作效率和相应工作的转化率。两个横向项目开发团队(机车相关嵌入式系统、通信协议与集成电路设计验证方面)累计进款30余万元。纵向项目明年有待加强。学生工作绩效成绩总体与其他专业还有一定差距,争取明年有明显改善。
2021年,通信工程系将以省级一流专业为契机,全面加强专业建设;落实金课建设,推广经验到其他类似理论课程;提升竞赛获奖效率(金课+竞赛),持续提升竞赛获奖数量,提升COOP实习学生数量;纵向项目转化能力提升(利用横向项目技术点进行孵化);加强学生工作计划的落实;做好宣传工作、集中教师资源做好就业工作。
05 智能科学与技术系副院长、系主任周国顺,系副主任韩媞、张新强,素质教师代表邢聪慧做了所负责工作的汇报。2020年,智能科学与技术系在混改的过程中有改进和实施效果分析和监控。同时,《微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参考混改标准进行建设。在系部层面拟定了《在线教学工作预案》《在线考试与远程监考工作方案》《学生返校工作预案》等。每门课程都在期初讨论并撰写了《在线教学预案》,在期末总结并撰写了《在线教学质量报告》。除在线会议等方式外,开创了在线课堂的新方式,如课堂小主播(机器学习)、在线有奖抢答(模式识别)、笔记大展播(模式识别)、实验室实际操作直播结合录课(工业机器人)等,丰富了线上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补充了后续的教学资源。
《人工智能》课程获批省级金课;《融合百度人工智能学习平台的混合式创新创业教学研究与实践》获批2020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光机电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获批2020年第一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0年,韩媞老师在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邢聪慧老师在2020年全国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大赛获得市级优秀指导老师奖。2020年国际合作工作中,组织学生参加一项非学历北方联邦大学On-line IT School项目;2020年9月完成了对日来华留学项目–机器人开发项目的课程计划和开发;2020年12月组织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本中部地区高专组织中日学生研究报告会”。完成工业机器人实验室扩容,百度合作相关实验室的建设,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引领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课内课外实践。
2021年将在常规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上,提升毕设最终存档电子版和纸质版的质量,继续鼓励新教师申报双语教学资格,提升双语教师比例;持续深化实践学期对日海外课堂项目,并逐步扩展来华项目。鼓励学生参加线上或线下的海外交流项目,提升参与的学生数量,提升出国留学学生的质量和数量。持续加强课程建设,增加系内核心骨干教师力量,系主任和副主任分配到课程团队进行重点建设,帮助解决难点问题。所有核心/重要课,对标2020年度的国家一流课程,找差距,“凝练课程特色,建设特色课程”,“小”课程做到“小而精”,找到自己的定位。
在各系分别汇报了2020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之后,申华院长针对各系的汇报指出,要注重专业品牌建设,要注重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及高水平竞赛以及重点学生的培养。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也应注意成果的积累,最终形成科研成果的产出。各系都应该注重专业特色定位,可尝试跨学科的应用技术发展定位。教学成果奖非常注重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佐证材料的可支撑性,同时该奖项又和教学改革密切相关,各系一定要重视教学成果的材料积累。目前,可以以校级教改项目为牵引,将教改产出成果作为未来教学成果奖的准备。
图为院长申华总结
张婉书记最后强调,各系应加强专业教育、素质教育一体化建设,电子信息工程系的421导师制在确认提升学风建设的同时可以推广到其他各系。以绩效指导工作,对标国家标准,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注重平时日常工作的积累,避免结果上可能出现的偶然性。新学期初,学院计划组织各系对2021年工作计划进行答辩,希望各系对系内的工作进行3-5年的工作规划,进而更好地制定2021年工作计划。
图为党总支书记张婉总结
本次总结大会,旨在总结不足,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争取学院各项工作在2021年能够有进一步提升。- 上一篇:志愿服务疫情防控,电院学子奋勇当先(一)
- 下一篇:教学成果刷屏,开年喜讯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