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工程能力导向、项目引领式教学、跨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日期:2025-05-15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量:8
依托产业学院,精准把握人才需求导向,对人才培养要求进行全面重构,确立以 “工程能力” 为核心培养主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切实满足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实践教学方面,通过校企双方的紧密协作,将行业内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应用场景深度融入专业的 1 - 5 级实践项目中。从基础的实践操作到复杂的项目实战,搭建 “递进式” 的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学用贯通、产教协同” 的实践育人体系,实现学习与应用的无缝对接,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协同。
依托产业学院这一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紧密围绕机器人技术多学科交叉、高度集成、应用广泛的特性,系统整合电子信息工程、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教学资源,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开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核心课程群、开设跨专业的微专业、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跨专业或者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近几年,3个专业均已构建了“递进式”能力培养体系,并开设1个跨专业微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与软件工程联合),课内2级项目跨专业联合教学。借助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培养,在学科竞赛、学生就业上数量、质量上都有明显提升。2024年学生竞赛获省三以上奖励的学生数量达到888人,其中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取得五项国一,其中,四足机器人的创新成果,还在安徽卫视新闻联播上,获得20秒的专题报道。
图1 机器人专业构建递进式的能力培养体系
图2 跨专业的微专业——智能设备应用开发
【收藏本页】
- 上一篇:校企深度定制培养,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