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业 | 智能设备应用开发微专业简介
日期:2025-09-18  作者:王治强   来源:  浏览量:1

        一、微专业核心信息

微专业名称:智能设备应用开发

主办单位: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 +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联合举办)

学制:1

招生对象:所有工科专业学生

毕业要求:修满 16 学分

本微专业由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联合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依托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双专业打造,学制 1 年,面向全体工科专业学生开放,修满 16 学分即可毕业。 采用双院双专业联动模式,打破专业壁垒,实现软件开发电子硬件能力深度融合。汇聚两院优质师资,软件工程教师专攻程序开发、算法设计等,电子信息工程教师深耕硬件控制、传感器技术等,共享优势资源提供软硬兼修支持。 以智能巡检机器人等真实项目为牵引,开展跨专业技能融合训练,同时围绕多行业场景培养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助力学生形成完整能力闭环。

二、联合育人特色:电软融合,资源互通

1. 双院双专业联动

由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联合授课、联合实践、联合考核,打破专业壁垒,实现电子硬件软件开发核心能力的深度融合。

2. 师资与资源整合

汇聚两院优质师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深耕硬件控制、传感器技术、设备集成;软件工程专业教师聚焦程序开发、算法设计、云端数据交互,双方优势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软硬兼修的教学支持。

三、培养核心:跨专业能力与复杂问题解决

1. 跨专业技能融合训练

以真实复杂项目为牵引(如智能巡检机器人、AI 视觉识别系统),让学生在项目中明确分工: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负责程序开发、小程序联动、云端数据处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负责硬件控制、传感器部署、设备调试,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另一专业的关联知识(如软件学生掌握硬件基础逻辑,电子学生理解程序交互原理),提升跨领域应用能力。

2. 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围绕智能汽车、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行业真实场景,通过项目分析方案设计软硬集成测试优化全流程训练,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思维,掌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思路与手段,形成发现问题协同攻关落地应用的完整能力闭环。

四、核心课程:项目引领,实战导向

课程名称

核心内容

巡检机器人设计

1. 机器人小车控制(循迹导航、数据采集)与云端数据上传;2. 微信小程序开发与发布,实现小程序与机器人联动

智能机器人设计

1. 机器视觉(图像处理、目标识别)与深度学习决策;2. AI 视觉应用开发,用摄像机与计算机实现目标跟踪、测量

智能巡检设备工程应用

1. 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2. 智能巡检设备设计、开发、测试全流程实践

五、就业方向:软硬结合,岗位适配

面向软硬结合的跨专业 IT 技术岗位,培养具备跨领域应用能力的人才,就业方向涵盖:

l  汽车电子:车载电子设备开发、自动驾驶辅助系统集成

l  医疗电子:医疗设备软硬件调试、康复机器人开发

l  工业领域:智能巡检设备研发、物料运输机器人集成

l  消费电子:服务机器人程序设计、智能设备技术支持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