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引领·产教共育——打造‘行业专家+教学名师’的混合型师资团队"
学院拥有一群专业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的老师,他们中既有学识渊博的特聘教授、教学名师,也有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和精专多能的素质教师,目前已有 39 名专业专任教师与 24 名企业兼职教师协同互补的师资架构,其中 67% 的专任教师具备 5 年以上企业实战经验,构建起理论积淀深厚、实践能力突出、产业洞察力敏锐的优质师资矩阵,为产教深度融合与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提供核心支撑。
产业学院聚焦 "校企双栖、专兼结合" 的特色师资建设,创新实施双向流动、联合认证、教师培训、访问学者、客座教授聘任等机制,持续推动教师团队紧跟技术变革前沿,为精准培育契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筑牢师资根基。
一、深化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共育生态
依托未来机器人产业学院,深度推进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师资合作,遴选优秀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深度参与课程教学与科研攻关;引入企业管理精英参与学院治理,实现产业资源与教育体系的深度融合,开创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二、健全兼职教师体系,优化引育管理机制
产业学院联合校方制定完善的兼职教师引进、认证与管理制度,构建标准化的人才选拔、能力评估与考核体系,确保企业师资的专业资质与教学质量,推动兼职教师队伍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三、强化教师实践能力,锻造 "双师双能" 队伍
通过实施企业项目实践计划,组织教师深度参与机器人领域实际工程项目,在研发、研讨与培训中锤炼工程实践技能,系统性提升 "双师双能型" 教师占比,打造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复合型师资团队。
四、推行校企联合教学,打造高水平育人团队
在未来机器人产业学院课程体系中,创新开展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模式。企业教师凭借丰富工程经验传授前沿技术与实战技巧,学校教师发挥教学专长优化教学设计,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五、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赋能知识产业升级
鼓励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联合开发智能机器人领域应用型教材,将产业一线技术规范、创新案例融入教学内容。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教师知识体系迭代升级,助力产业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