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大一新生快速熟悉专业师资力量、明确学业发展方向,日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于 A1-314 教室举办师生见面会。专业全体教师与大一新生齐聚一堂,开启一场兼具专业深度与温度的交流对话,为后续班导师双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当日下午 1 点 30 分,见面会准时拉开帷幕。教室第一排整齐就座的专业教师团队,成为现场最亮眼的 “智囊团”。他们中既有深耕教学科研多年的资深副教授,也有具备企业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更有海外名校背景的青年才俊,多元的师资结构让新生们充满期待。随着介绍环节的开启,老师们依次走上讲台,结合个人研究方向、教学成果与育人理念,向新生们展现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科魅力与发展潜力。
深耕领域,解码通信前沿方向
会上,教师们围绕通信工程核心领域,全面展示专业实力。王珍博士作为双师双能型教师、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不仅分享了无线通信、边缘计算、资源分配等研究方向的前沿动态,更以第一作者发表 8 篇科研论文(含 1 篇 IEEE trans 一区期刊、2 篇 A + 级 TOP SCI 期刊)、主持横向项目的成果,让新生直观感受专业科研实力;副教授李慧聚焦现代信号处理领域,从图像到语音信号处理的应用案例,生动诠释课程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苑传林副教授则结合华为北京研究所 IC 设计项目组组长的工作经历,解读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的行业需求,为新生搭建起 “校园学习” 与 “职场应用” 的连接桥梁。
邢艳丽副教授的分享格外吸引新生目光。作为脑机接口、多模态情感计算领域的研究者,她重点介绍了指导学生竞赛的丰硕成果 —— 累计指导蓝桥杯竞赛省级国家级奖项 50 余项,近五年带领学生斩获 A 类竞赛国家级三等奖 2 项、省一等奖 2 项,2024 年获评校级学科竞赛铜牌指导教师。“无论是编程类竞赛、作品项目类比拼,还是科研论文撰写,专业都能为大家提供全方位指导。” 她的话语为有竞赛与科研意向的新生注入强心剂。
教学相长,筑牢成长育人根基
在教学成果展示环节,教师们的 “硬核” 实力与育人情怀相得益彰。苏洁讲师结合 IBM、罗克韦尔自动化企业工作经历,分享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发、无线通信方向的教学心得,其主编教材、指导学生获 20 余项软件著作权的经历,凸显 “实践导向” 的教学特色;李婉然老师则以科研与教学双丰收的成果为例,展示了 4 篇 SCI 论文、1 项发明专利的科研成绩,以及带领学生在第十一届全国高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获北部赛区二等奖的教学实力,更提及受邀参加第十八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的学术经历,拓宽新生学术视野。
方诗尧老师的海外背景与企业经验成为现场焦点。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她,曾任职于爱立信通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围绕 5G 网络架构及通信协议、kubernates 云运维等擅长领域,用国际化视角解读通信行业发展趋势;庞明月老师则凭借 7 年企业级嵌入式与车载系统开发经验,从车载嵌入式软件开发实战角度,为新生勾勒职业发展路径。
双向选择,开启师生同行之旅
见面会尾声,专业负责人详细讲解班导师双选规则,鼓励新生结合个人兴趣方向,选择契合的指导教师。“王珍老师的边缘计算研究方向,正是我想深入了解的领域!”“邢艳丽老师指导竞赛的经验太丰富了,我希望能跟着老师提升实践能力!” 现场新生们热烈讨论,纷纷记录心仪导师的研究方向与优势领域,为后续双选做好准备。
此次师生见面会,不仅让大一新生全面了解通信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与学科方向,更搭建起师生深度交流的桥梁。未来,通信工程专业将以班导师制度为依托,持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助力新生在专业学习中找准方向、成长成才,为通信行业培养更多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学术交流 | 微电子工程系开展“一颗沙子的奇妙旅行”主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