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对接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近日,我校组织相关教学团队赴苏州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开展专题交流学习。作为苏州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的核心人才平台,苏州低空经济产业学院的“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模式、特色化办学路径与丰硕成果,为我校推进产业学院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苏州低空经济产业学院由苏州市职业大学于2024年10月牵头成立,创新构建“政行企校”四方协同办学机制:高校牵头全程人才培养,国企提供实训场地与设备支撑,行业协会制定培养标准,科研院所把控技术方向。其中,苏州市航空产业发展集团提供培训试飞基地与考试用飞行器,苏州市吴中文化旅游发展集团配套15000m²专业场地,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东分院全程护航培养质量,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支撑体系。
交流学习中,我校团队实地考察了产业学院的脉动装配线、CAAC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考点等核心教学设施。与大飞聚合共建的工业无人机生产线,让学生在校即可参与无人机安装、调试、试飞全流程实景实践;覆盖多机型、多场景的执照培训+考试中心,实现“学习-考证-就业”无缝衔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学院开设的“低空飞行器应用技术微专业”,以5周短周期高效完成“装调飞”全流程训练,面向全体在校生开放的灵活模式,极大拓宽了人才培养覆盖面。
在育人成效方面,产业学院的模块化课程设计紧贴无人机应用服务、组件制造、系统运维三大岗位群需求;“双师双岗”计划推动青年博士进企业、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实现师资双向流动;年均培养考评900余名无人机高技能人才,同时参与地方应用标准制定,彰显了强劲的社会服务能力。目前,学院正牵头筹建“全国数字低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进一步扩大产教融合辐射效应。
此次交流学习为我校产业学院建设提供了清晰的参照标杆。未来,我校将积极借鉴苏州低空经济产业学院的先进经验,聚焦区域重点产业需求,强化政行企校协同联动,优化课程体系与实训平台建设,推动产教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为培养更多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