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招生简章—电子信息工程
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
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设有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通信工程等六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被列为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排名中名列全省第3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辽宁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在2019年被评为辽宁省本科教育一流示范专业;机器人实验室获批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半导体器件工艺制备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获批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与大连Alpine共建省级大学生实践基地。近年来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4项;《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交叉融合式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研究》2018年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拥有一支专业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多数专业教师具有企业工程经历。与Intel、TI、NI、EPSON、TOSHIBA等世界500强公司合作建立了一系列业界先进的校企联合专业实验室,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软硬件教学与实验环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在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能车竞赛、挑战杯、自动化挑战赛等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充分彰显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与特色。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从2014年的56项递增到2019年的426项,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在2017~2019年全国集成电路设计大赛中,我校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的参赛学生连续获得全国一等奖。每年约有30%的学生通过学校推荐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顶岗实习或就业,毕业生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强”深受用人单位、媒体和社会好评。
咨询电话:84832240、84832242
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一定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电子信息专业的基本理论,具有电子产品的软硬件设计与开发能力,融合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面向消费电子、医疗、汽车电子、通讯、安防、智能制造、物联网、工业控制等领域,能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应用和维护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大学英语、大学英语口语、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沟通与演讲、体育、创新创造与改变、思维创新与开发、创业者的成长之路、从非商业计划到商业计划以及一系列创新创业选修课程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按国家规定开设。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专业导引与职业生涯规划、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双语、数据结构、嵌入式软件开发基础、Java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字图像处理、微控制器原理与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处理、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机器学习、嵌入式系统技术与应用、图形用户界面程序开发、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开发、自动控制原理、先进控制技术、FPGA原理与应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工业现场总线与控制网络、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嵌入式系统软硬件综合设计实训项目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面向电子信息产业,强调“做中学”,以基于课程的项目设计、学科竞赛、创新产品开发为手段,一体化设计学习小组、兴趣小组、专业社团、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教学体系平台,培养学生电子信息系统软硬件开发能力。
(2)拥有INTEL 嵌入式系统联合实验室、ALPINE 汽车音响联合实验室、TOSHIBA 嵌入式技术联合实验室、测量与传感技术实验室、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实验室等一系列国内先进的电子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支撑平台。
(3)实施产学结合、与国际接轨的CO-OP教育计划,每年有30%的学生赴Intel、腾讯、瑞萨、西门子、东软集团、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阿尔派大连研发中心、中国北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等业内著名企业实习或就业。
就业领域:
(1)面向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
-从事电子产品的硬件设计、开发、测试、系统集成和维护等工作。
-从事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等工作。
-从事信息处理、工业控制等方面的开发、调试和运维等工作。
(2)在各类学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